全国最高价回收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等品牌监控设备,收购监控摄像头、硬盘录像机、视频解码器、存储服务器、门禁机、交通抓拍单元等,欢迎来电咨询!
VIP福利
主页 > 监控知识 > 浅谈医院智慧安防系统建设

浅谈医院智慧安防系统建设

医疗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一线省会城市,患者就医人群流量也相对集中化。近年来,医院安全事件持续发生,医院安防系统也在应对此类事件的过程中补齐短板,从逐步建成的数字化智能安防体系,逐渐向“智慧安防”转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连续第三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立法项目(如数字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说:国家卫健委要切实发挥全国创建“平安医院”工作机制牵头部门职责,主动沟通协调,抓好政策协同,发挥多部门工作合力;同年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为进一步加快建立智慧型医院奠定了基础标准,医院安防体系也应同时参照此标准构建智慧高效、灵活敏捷、可应对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的智慧安防系统,逐步提升和改善各安防系统单独运作、智能分析技术应用不足、安防体系运转效率低的现状。

01

医院智慧安防定义

一是从综合性的维度,医院智慧安防是以信息为基础、以数据为载体、以智能自动联动为特征,充分、敏捷、高效的整合和运用医院内外部资源,实现有效管理风险和可弹性升级的智慧安防系统。二是从安防技术性的维度,医院智慧安防系统是指能充分利用IT技术建立健全各个支撑“智慧安防”的子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院区内的人、地、事、物及重点防控对象和防控队伍、防控预案、防控措施的信息化管理,达到智慧安防的要求。

02

医院智慧安防系统建设规划

1.网络规划

医院安防系统网络规划建设应遵循网络可靠、适用、安全、先进等原则。网络系统作为主要的基层平台,把众多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汇集到一起组成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安防网络系统,这对网络系统的服务质量、服务内容、安全、运行维护等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其稳定性尤为重要,必须要求网络设备具有高性能的容错技术,以确保网络系统不间断运行。网络应采用层次化设计思路,按照目前主流业务技术成熟的三层架构设计:接入、汇聚和核心。(如下图)

2.视频监控系统规划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是智慧安防系统中主要的子系统之一,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重点部位全覆盖、公共区域无缝衔接。视频监控系统是医院安防系统部署面最广、使用率最高的防范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逐渐构筑无死角覆盖。

前端摄像机部署应首要满足必须防控的重要关键部位,如:主要出入口、大厅、电梯、危险化学品库、收费处、采血、诊疗等易于发生安全事件的位置。对于摄像机性能指标应满足网络高清1080P及以上清晰度配置要求,白昼自适应性好,成像清晰可根据不同场景设置不同的监控模式,在部分复杂场所采用更高清晰度的摄像机。

监控中心由高清显示单元、医院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存储阵列、报警主机、操作工作站组成,主要在监控中心对全院或分院区安全营运状况进行汇总,并实时监督和及时采取应急策略。通过医院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可及时将医院一线接警的实时状况反应在高清显示大屏上,并可对通过GIS电子地图准确确定位置,对目标地点进行可视化安防管控,根据事态及时启动对应的安全应急预案,统一协调指挥医院资源, 快速处置公共安全事件。所有监控视频图像根据被监控对象重要等级,配置60至90天可靠存储。

3.安防报警系统规划

3.1.通过在重要防护区域设置三鉴探测器和手动一键报警按钮,构成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安防报警系统。只要有人非法闯入、人员受到威胁都可手动或自动触发报警信息。系统会自动把报警信号传送至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可通过报警键盘和GIS电子地图的显示确定报警定位,也可以通过声光报警的形式提醒值班人员的注意,从而确定位置快速出警。

3.2.安防报警系统应具有通信联网功能,区域的报警信息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来进行资料分析处理,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异地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的功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发生警情时,系统能自动启动现场摄像机,将报警地点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并在多媒体管理计算机上自动弹出报警电子地图,为医院安全保卫人员判断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3.医院周界应设置周界报警系统,主要有红外对射、电子围栏和振动光纤三种技术,以医院实用角度考虑,电子围栏误报率低,建设投入低,能有效起到威慑和阻挡、报警作用。电子围栏可在安全范围主动对入侵者进行反击,延迟入侵时间,同时确定入侵位置,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及其他接警信息系统,有效进行布防处置。

4.构建三维可视化的GIS系统

三维GIS子系统可形象精确的表现医院全景地形、地貌、建筑、地下管线、以及关键设备设施,可对重点关注区域进行场景深化,真实体现院区及室内外环境。构建三维可视化的GIS系统,对各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和医院的应用效能十分有利。GIS系统可与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各子系统进行协同工作,可实时接收来自于前端设备的告警信息,并可直接在GIS模块中打开指定区域的相应摄像机查看现场实时画面或视频录像。

在医院安全管理中,对于车辆的管理也是相对重要的一项内容,而通过GIS系统可将车辆经过的摄像机点位进行标记,并形成一个连续的行为轨迹图,能对车辆从哪里进从哪里出,作出准确描述。同时对于智能分析系统产生的黑名单车辆告警信息自动同步到三维GIS界面,进行轨迹查询和跟踪。

从智慧医院的未来发展角度来看,充分利用好三维GIS技术必然可以更加有效的保障医院安全和推进医院智慧化建设进程,提升安全管理质量。

5.构建智能的婴儿防盗系统

婴儿被盗、被掉包、抱错等事件对医院形象影响巨大,同样对丢失孩子的家属打击也是巨大的。如何有效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对安全保卫工作具有一定挑战,医院人员流动性大,一旦被盗婴儿被带出监管区域则几乎难以找回。

婴儿防盗系统是通过在医院各区域安装用于信号接收反馈的传感装置,该装置如产生告警可通过平台与监控设备进行联动,并可发送射频信号的电子手腕带佩戴在婴儿身上,电子腕带具备防恶意拆除的能力,一旦非正常脱落立即报警。

电子腕带必须采用不伤害婴儿皮肤的无毒无害材质设计,并且系统可以实时主动检测所有组件是否运行正常,实时确认婴儿的安全状态。

【婴儿防盗系统逻辑】

婴儿所配带的电子腕带时刻的发出无线信号,被该楼层的读卡器接收(正常情况)或被出口监视器接收(被盗的情况)。各读卡器和出口监视器通过通信控制线汇聚到通信网关。通信网关通过解码把信息传输到医院其他相关设备或系统(包括护士站管理服务器、系统中心管理单元、智能安防平台系统),同时提供安全中心图像触发功能,与摄像机联动上墙显示。

【母婴配对逻辑】

婴儿电子标签定时发射具有唯一ID信息给PC端及母亲腕表,系统据此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通过此逻辑可验证亲子关系,同时可以对婴儿距离母亲位置范围进行控制,若超出母亲设定距离会立即报警并将告警信息发送至护士站和母亲手环。使前来就医的人员心理得到保障,也对医院在同行的竞争中提升优势。

6.构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北京三甲医院因建设时间原因,早期的医院并没有考虑到对停车位的规划设计,以至于在社会高速发展中医院停车问题极为突出,能有效缓解停车问题对降低医院医患纠纷率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医院整体稳定秩序有极大提升作用。构建智能先进的停车管理系统,开车前来就诊的患者只需根据电子信息化提示直接知晓医院停车信息,通过泊车诱导标志快速直接到达空闲停车位,有效节省泊车时间。同时还应利用技术手段优化医院停车管理制度,协同医院内外资源构建停车布局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停车管理体系。

7.智能分析系统规划

7.1.构建“AI”综合管理决策平台

“AI”综合管理决策平台可集成各安防子系统,对全局资源及子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可通过决策平台使各子系统之间形成联动,并可统一进行多方资源协同调度,强化保卫部门扁平化指挥调度能力,“单点报警,多方联动”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

医院保卫部门基于视频监控系统拥有大量的视频数据,这些视频数据可为智能分析系统机器学习算法提供充足的“燃料”,能够快速获得一种预测未来行为和预测即将出现的问题的方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具有辅助决策的规律性结论,可视化呈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7.2.构建人脸识别系统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以人为轴”进行多维度分析,如脸、指纹、虹膜、静脉、基因或行为特征,如声音与笔迹等来验证人的身份,与密码技术不同,这些生理特征很难丢失,也很难复制。因此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具有非侵扰性,无需干扰人们的正常行为用医院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到的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即可完成人的身份识别任务。

北京目前已有多家医疗机构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重点医院将共享2017年以来被公安机关处罚的2100余名“号贩子”的头像信息,身份信息等。未来这些人一旦进入医院,系统就能自动在图像库中检测,对此类人员进行追踪。

基于人脸识别系统的自动分析智能报警功能,可针对上级单位发放的在逃人员、嫌疑人员、受控人员、失控人员等危险人员进行重点防范,通过在医院安全管控边界部署人脸识别系统,对人群进行实时人像比对技术,一旦此类人员与人脸库中的特征匹配,则实时预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在实际医院环境中,人脸识别系统除了对识别出黑名单人员之外,也可有效应对老人和小孩医院走散案件。北京三甲医院平均日门诊量在3000人次以上,大量的人员在医院聚集,老人和小孩极易在人流中走散,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最后出现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信息推送平台将要寻找的人员照片信息推送给医院每一名保安员、物业人员,可快速缩小和集中资源解决此类事件。

7.3.构建人体行为识别的智能分析系统

人体行为识别在智慧医院智能安防视频监控子系统中已有应用,主要对人体运动规则进行标记识别,可在复杂场景下对突然奔跑、跳跃、卧倒等或人体固定的步态肢体级行为动作,进行识别告警。人的行为是视频画面中主要的组成内容,在医院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对于重要危险的可疑人员的监控应从多维度进行识别,人体行为识别在医院的应用中是对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功能上互补,因为脸部可以遮挡,在犯罪嫌疑人进入医院时能进行面部的遮挡伪装,而行为姿态可。例如:某医院2017年因医院医生诊断治疗使病人不满意,当时有纠纷,在保卫部门介入后当时得到解决,三年后该患者伪装带刀到医院,对正在看诊的医生施暴砍成重伤。人体行为识别系统可根据医院保卫工作方向,有针对性的针对医闹、医托、医患纠纷者进行行为特征标记,为保证医院职工安全和就医秩序提供“安全双重屏障”。

03

构建医院智慧安防系统的长远意义

“医院安全工作无小事”,智慧医院的概念诞生大概只有10年时间,本文主要阐述在面向医院安全管理者,基于“人防、技防、物防”以技防为核心的“医院智慧安防”体系建设规划。智慧安防是应对当前医院复杂环境管理形势下的必然需要,也是升级医院安全防卫体系的有效载体。目前信息化、智能化是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效能的核心诉求。

医院作为关系国民民生健康的重要场所,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关键基础设施,构建“平安医院”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来持续关注的焦点。医院智慧安防是一套多维度综合联动的技术防范体系,可对产生的大量安全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分析和运用,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快速获得一种预测未来行为和预测即将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尤其是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升人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员研判精力,扩大安防管理范围,消除安全管理盲区,较大程度的降低或减少医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医院智慧安防也是为更好的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利,保证医疗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利器。

END

关闭
138-2873-8989 工作日:9:00-24:00
周六日:9:00-24:00

添加微信扫一扫

关注抖音